听说,去过广西南丹这个瑶寨的人,都成了故事里的人

时间:2025-09-30 11:15浏览量:
来源:中国自驾游网

晨雾未散,山门轻启。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瑶望天下景区在瑶家汉子的号角声中醒来,阿娅们手捧瑶锦、含笑奉茶,这不是影视剧里的场景,而是《瑶韵千年・天地共醉》系列演艺的开篇《启门迎宾》。这一刻起,一场关于白裤瑶的千年文化梦境,由此拉开帷幕。

▲ 景区实拍

▲ 景区实拍

▲ 景区实拍

如果你第一次听说“白裤瑶”,不妨由此走入他们的世界。这一瑶族支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“人类文明的活化石”,其珍贵之处在于它从母系社会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,保存了极为完整的文化体系。

▲ 景区实拍

2025年,瑶望天下景区推出《瑶韵千年·天地共醉》系列演艺,将深藏山间的历史文化,转化为可触摸、可参与的生活现场。这是一次以身体为媒介、以场景为通道的文化深潜。在这里,没有舞台的界限,也没有围墙的阻隔,只有一个自然生长、自由呼吸的瑶寨生态,等待你的走入与共鸣。

一、根脉:让历史从传说里 “走” 出来

走进瑶望天下景区,第一眼便能望见屏风碑刻上遒劲的六个大字:“先有瑶后有朝”。这短短六字,是白裤瑶刻在血脉里的文明记忆,藏着一段跨越千年的古老传说:远古时,天鸡横亘天门,阻断人类通往凡间的路。是白裤瑶人轻装持弩,射杀天鸡,才换得“雄鸡一唱天下白”的黎明——因此,白裤瑶至今流传着“盘古开天辟地,先有瑶后有朝”的说法。

▲ 景区实拍

《瑶韵千年·天地共醉》系列演艺根植于此,从清晨的《启门迎宾》到夜晚的《圣火赞》,十个各具特色的演艺项目贯穿全天,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叙事链,将抽象的历史转化为一幕幕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:《鸟茶》中的老人手提鸟笼,爱鸟如命;《瑶礼》展示的猴鼓、鸟枪、瑶锦,件件有来历;《日月锦》将织锦的飞梭化作舞蹈语言,讲述“以织记岁”的古老传统。

▲演出实拍

▲演出实拍

▲演出实拍

这些看似平常的民俗,在演艺中被提炼成艺术的符号、情感的载体。当游客接过瑶家老哥递上的鸟茶,触摸那温热的陶杯,喝下的不仅是一口茶汤,更是穿越千年的生活温度。

 

二、形式:沉浸式体验,让每个人都成为 “瑶寨人”

传统旅游演艺的“观众席边界”,在《瑶韵千年・天地共醉》里彻底消失—— 这里没有“你演我看”的割裂,只有“你我共在”的融入,游客从“旁观者” 变成了“文化叙事的一部分”。整个瑶寨从瑶王广场、花桥、粘膏树下到连情桥边……都是演出的舞台。

▲ 景区实拍

▲ 景区实拍

▲ 景区实拍

▲ 景区实拍

散点表演活化空间: 清晨的《椒乡红影》在椒田旁起舞,阿娅们裙摆缀满椒穗,NPC“椒农”邀请游客触摸火红的辣椒;《恋·归》则散点式呈现瑶寨日常:阿公扬谷、阿婆织锦、青年男女在田埂对歌,游客穿行其间,仿佛成为归家的瑶民,感受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田园诗意。

▲ 演出实拍

主剧演出升华情感: 作为压轴的大型实景剧《天地始歌》,以“迁徙”、“织锦”、“祭祀”等篇章,将白裤瑶“与自然共生、以文化传家”的百年守望铺陈开来。而《日月锦》则巧妙利用水池倒影,将织女的舞姿与锦缎纹样投射于天地之间,艺术化地表达了“以织记岁”的古老传统,美感与文化深度并存。

《天地始歌》演出实拍

▲ 演出实拍

全民参与共创梦境: 在《瑶寨欢语》巡游中,由瑶王、鼓手、织女组成的队伍与游客即时互动,或牵手共舞,或递上“月老红绳”。最终的主题篝火《圣火赞》更是将体验推向高潮,非遗传承人点燃圣火,所有人手拉手跳起火把舞,歌声与欢呼震彻山谷,真正实现了“天地共醉”的情感共鸣。

▲演出实拍

▲ 演出实拍

这种“全民参与”的设计理念,让每个人都不再是故事的 “旁观者”,而是故事本身的“组成部分”。

▲ 演出实拍

三、意象:从 “物象” 到 “精神”,让文化有了 “灵魂”

《瑶韵千年・天地共醉》系列演艺将白裤瑶的文化元素,从具体的物象升华为贯穿全剧的精神符号,让每一个细节都藏着瑶人的精神密码。

酒” 是看得见的线索,也是看不见的纽带——从迎宾酒到篝火晚会的酒歌,酒是白裤瑶族人待客之道的载体,也是欢乐的催化剂。但更深层次里,“醉” 的从来不是酒精,而是瑶寨浓郁的文化氛围:是对歌时的畅快,是跳舞时的热烈,是与陌生人因一根红绳、一面铜鼓而产生的共鸣。

演出实拍

 

▲ 演出实拍

织锦” 不再是简单的 “手艺”,而是瑶人的 “活文字”:在《日月锦》中演员在水池边起舞,倒影中锦缎纹样不再只是好看的图案:鸡仔花是对白裤瑶 “鸡崇拜” 的传承,记着 “射鸡开门” 的传说;瑶王印章是对历史的铭记,藏着 “护族守土” 的信念;太阳纹是对生活的祈愿,盼着 “月月平安、岁岁丰收”。

每一缕丝线,都是瑶族人对美的理解和对历史的铭记。

演出实拍

“鼓” 更是贯穿始终的灵魂。白裤瑶铜鼓必须配牛皮鼓才能演奏,公鼓清脆、母鼓浑厚,每一面都有名字,每一声都蕴含情感。在《天地始歌》的祭祀里,鼓是与祖先对话的媒介;在《圣火赞》的篝火旁,鼓是串联欢乐的节奏。当游客跟着瑶家儿女一起击鼓时,每一声鼓响都像跨越千年的文化心跳,唤醒了游客心底对“共融”的渴望。

《天地始歌》演出实拍

这些意象,从 “可触摸的物” 变成了 “可感知的魂”,让白裤瑶文化不再是零散的 “符号”,而成了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灵魂的精神体系。

四、共融:文旅为笔,让瑶寨 “富” 起来、文化 “活” 下去

瑶望天下景区目前由白裤瑶寨、洞天盛境、歌娅思谷三大景点组成,其中白裤瑶寨的“千家瑶寨・万户瑶乡”,藏着一段关于“振兴”的故事:它本是承载易地扶贫使命的安置区。

2017年,丹泉集团以“南丹速度”,仅用180天建起332栋联排楼,让5926名白裤瑶同胞从大山深处迁入新居。如今,随着《瑶韵千年・天地共醉》系列演艺的落地,这里已不仅是安居的“家园”,更成为白裤瑶文化活态传承的“舞台”。

▲ 洞天盛境实拍

▲ 洞天盛境实拍

 

▲歌娅思谷实拍

▲歌娅思谷实拍

▲歌娅思谷--归园田居实拍

在铜鼓坊,游客能亲眼目睹老匠人历经20多道工序手工打造铜鼓,年轻学徒在身边学习,文化传承在当下发生。在榨油坊,古法榨油技艺依据《齐民要术》的记载,游客带走的不只是一瓶油,更是对古法技艺的认可,让 “老手艺” 有了市场价值。在泥巴房酒店的房间内,白裤瑶刺绣、铜鼓纹样融入现代设计,使住宿本身成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延续。

▲刺绣实拍

如今,“千家瑶寨・万户瑶乡”已获评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。《瑶韵千年・天地共醉》就像一座桥:一边让白裤瑶文化“走出去”,被更多人看见、喜欢;一边让游客“走进来”,带动住宿、餐饮、文创的发展。最终形成“文化吸引游客,游客带动经济,经济反哺文化”的良性循环——瑶寨富了,文化也活得更旺了。

五、不止于 “看”:一场能 “带走” 的文化传承

《瑶韵千年·天地共醉》从来不是 “一场演出”——它以文化为核,让白裤瑶的千年记忆有了具象载体;以沉浸为路,让游客成为文化参与者;以文旅为翼,让文化变成乡村振兴的动力。

当寨门开启,当鼓声响起,当篝火燃旺,当游客不再只是“看客”,而是故事的“参与者”,这份 “可带走的记忆”,正是《瑶韵千年·天地共醉》系列演艺的价值所在:它不只是介绍一个项目,更是讲述白裤瑶的历史,传递“与自然共生、以文化传家”的信念,营造一场“走进瑶寨,便是瑶人”的梦境。

▲演出实拍

这阵从瑶山吹来的文化之风,告诉我们:千年瑶韵,从未如此生动;天地共醉,正当此时此地。

瑶韵千年天下共醉”瑶望天下系列演艺概述

以“以酒为根、以艺为媒、以悦为魂”为核心基调,深度挖掘白裤瑶族“仪礼、乐器、服饰、纺织、歌舞、饮食”等文化精髓,通过情景舞蹈、非遗展示、匠心餐秀、主题NPC巡演、大型情景剧等多元形式,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瑶乡千年魅力。

内容说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如果在此期间对您的内容产生侵权或者不允许转载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!

下一篇:没有了